馬王堆帛畫的背后故事有什么?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可謂是震驚世人,這對于我們研究楚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考證。那么,通過本文讓我們一起看看馬王堆帛畫的背后故事。
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實為葬儀中用以表示招魂、導引后隨葬的旌幡。其制作精美、色彩鮮艷、線條流暢,充分反映了漢初繪畫藝術的風格和成就,是國內已知畫面最大、保存最完整、藝術性最強的漢代彩繪帛畫。
當人們將馬王堆1號漢墓——辛追墓打開時,一個巨大的棺槨出現(xiàn)在人們眼前,將前三層棺木揭去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“T”型帛畫,它被平整地放置在辛追夫人第四層棺木蓋上。帛畫上寬92厘米,下寬47.7厘米,全長205厘米,為“T”字形,畫面完整,形象清晰。
馬王堆出土的“T”字形引魂升仙圖,已眾所周知。另外還有一幅“毛人”圖,也許讀者聞所未聞。按照某專家介紹,該圖“繪一全身長毛的人形,頭部殘缺,似作奔走狀,兩手劃動”,此說很神奇,使人聯(lián)想到傳說中湖北神農架原始森林的“野人”。
不僅如此,“T”型帛畫更體現(xiàn)出了楚文化的浮光掠影。楚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發(fā)展史中的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,是春秋戰(zhàn)國至兩漢時期南中國文化的總稱。
雖然中原文化從孔子到荀子,從名家到法家,從銅器到建筑,從詩歌到散文,逐漸擺脫巫術宗教的束縛,突破禮儀舊制向儒家方向發(fā)展。
但直至漢初,南中國文化依舊強有力地保持和發(fā)展著絢爛鮮麗的遠古傳統(tǒng),一個充滿浪漫激情,保留著遠古傳統(tǒng)的南方神話——巫術的文化體系。
這幅“T”型帛畫之所以似衣,是因為在古人觀念中衣與魂之間存在著特殊關系。戰(zhàn)國乃至三國都有以衣招魂的習俗,《儀禮·士喪禮》記載:“復者一人,以爵弁服,簪裳于衣,左何之,扱領于帶。
升自前東榮,中屋,北面招以衣,曰:‘皋某復’。降衣于前。受用篋,升自阼階,以衣尸。”即使是在今天,湘鄂等地仍有類似葬俗。
辛追夫人是1972年1月16日在長沙市芙蓉區(qū)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內棺出土的一具死了兩千多年,卻依舊沒有腐爛的女尸,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的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完整女尸,辛追夫人的發(fā)現(xiàn)可謂是震驚了世界,因而還得了一個美譽“東方睡美人”。
辛追女尸是考古人員在長沙市馬王堆漢墓中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具女尸,該女尸一度讓知曉她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,不論是解剖她的醫(yī)務工作人員,還是研究她的考古學家們,乃至是世界都為之一驚。
注射防腐劑后軟組織尚有彈性,且四肢關節(jié)略可轉動。其胃部還殘留著138粒半的甜瓜籽。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、干尸和鞣尸的濕尸,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鮮尸體,這在世界古尸記錄中都是極為罕見的。
無怪乎到了1972年5月,古尸在湖南省博物館公開展覽時,每天參觀的人數(shù)竟多達1萬多,最多時達14000人,連博物館的玻璃大門都被擠破了。
當然,最受世人矚目的還是那具千年不壞的古尸。這具女尸出土時全身潤澤,皮膚覆蓋完成,毛發(fā)尚在,指、趾紋路清晰,皮下脂肪豐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