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漢初三杰,很多熟知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,那就是張良、蕭何和韓信。關(guān)于他們的歷史典故也是不勝枚舉,“明修棧道暗渡陳倉”“鴻門宴”“十面埋伏”,大漢開國的三大功臣,按理來說應(yīng)該榮華富貴,名留史冊,但三人的結(jié)局卻各不相同。
先說韓信,中國史上杰出的軍事家,西漢的開國功,但也是第一個被殺的功臣,被后人奉為“兵仙”,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兵如神,為歷代兵家所推崇。作為統(tǒng)帥,他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率軍出陳倉、定三秦、擒魏、破代、滅趙、降燕、伐齊,直至垓下全殲楚軍,無一敗績。
不過俗話說“槍打出頭鳥”,韓信功高蓋主,劉邦越來越擔(dān)心他會取代自己,就一步一步削弱他的職位,被人告發(fā)謀反貶為淮陰侯,后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,借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,斬于鐘室,夷其三族。韓信成為漢初三杰中結(jié)局最慘的人。
其次說張良,劉邦曾評價他說“夫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”,這里的子房就是張良,歷史上有名的“鴻門宴”就與張良有很大的關(guān)系,正是因為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曾是舊交。在項羽大軍決定進攻劉邦的前夜,項伯悄悄騎馬來到劉邦軍中私見張良,把消息告訴了張良,并邀他一同潛逃。
但張良很講義氣,把這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劉邦,這才讓劉邦在鴻門宴中沒有遭到暗算。漢朝建立時,他看到朝廷內(nèi)各個利益集團、各個門派之間的矛盾已暴露得異常尖銳。張良本來就生性淡泊,對名利看得不重,再加上劉邦為人陰險歹毒,因此他急流勇退,淡出政壇。
最后要說的是蕭何,他是三人中結(jié)局最好的,蕭何與劉邦早年就認識,但是蕭何知道往自己身上潑臟水,讓劉邦對自己放松警惕,他強買田宅,惹得老百姓對他怨聲載道,卻讓皇帝打消了他功高蓋主的疑慮,成功保全自己。劉邦死后,他輔佐漢惠帝?;莸鄱辏ㄇ?93年)七月辛未去世,謚號“文終侯”。
有人說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;帝國破,謀臣亡”是帝王的鐵律,自古患難易共,富貴難同。所以在皇帝身邊,要懂得功成身退或者懂得隱藏自己的光芒,這也是在帝王身邊保全自己的重要準則,只是張良和蕭何意識到了這一點,而韓信直到臨死前,才懂得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