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現(xiàn)在的人來說,姓和名是必不可少的,但對于古人來說,除了“姓名”之外,還有字。比如關(guān)羽,字云長。有的人還有號,比如李白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。那么這里所謂的姓、名、字、號,都是什么意思呢?
名的由來
隨著社會的進(jìn)步和人口的增多,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的日益密切,為了把某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區(qū)分開來,便出現(xiàn)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標(biāo)志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姓”;在一群人中間,為了把這中間的你、我、他區(qū)分開,也就出現(xiàn)了只屬于個人的標(biāo)志,這種標(biāo)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名”。
關(guān)于名的起源,從漢字“名”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義。這一漢字由“夕”和“口”兩部分組成,對此,《說文解字》解釋說:“名,自命也,從口、從夕。夕者冥也,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”
字的由來
自周代開始,人不但有“名”,而且還得有“字”。“字”,是在“名”之后新增的稱呼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幼名,冠字。”人生下來3月要取名,20歲加字?!兜涠Y上》有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”,“女子許嫁,笄而字”。就是說,當(dāng)男子加冠,女子及笄,表示其已成人,將要正式參加社會交往時(shí),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。
為什么要有字?唐人孔穎達(dá)為《檀弓上》“幼名,冠字”作注時(shí)說,“生若無名,不可分別,故始三月而加名,故云幼名也。字者,人年二十,有為人父之道,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,故冠而加字。”這就是說,當(dāng)一個人成年之后,由長輩原來所命的和多年來被長輩所稱呼的“名”就不便在社會場合呼來喊去,就得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,即“字”。
“名”是供長輩呼喚的,“字”是供平輩、晚輩和自己稱呼的。所以在古代,對平輩或尊輩“直呼其名”、“指名道姓”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無禮行為。
對平輩或尊輩只能稱字,不能稱名,只有尊對卑或自稱才可稱名。當(dāng)我們了解“女子許嫁,笄而字”的習(xí)俗之后,就可以明白為什么長期稱女子許配或出嫁叫“字人”,稱未曾許配的閨女叫“待字閨中”了。因?yàn)楫?dāng)時(shí)“女子十五許嫁,笄禮之稱字”。對于女子來講,成年、結(jié)笄加字、許配基本上是一回事。